動物、小動物圖片及名稱大全,歡迎來到奇妙的動物世界,歡迎光臨愛動物網(wǎng)!

歡迎小伙伴加入愛動物交流群:186478492  愛動物交流群

  • 青頭潛鴨知識
  • 青頭潛鴨百科
  • 青頭潛鴨資訊

  • 抱歉,該分類下還沒有文章!

青頭潛鴨 @@@@

青頭潛鴨(學(xué)名:Aythyabaeri):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體圓,頭大,雄鳥頭和頸黑色,并具綠色光澤,眼白色。上體黑褐色,下背和兩肩雜以褐色蟲蠹狀斑,腹部白色,與胸部栗色截然分開,并向上擴展到兩脅前面,下腹雜有褐斑;兩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雌鳥體羽純褐色。

很少鳴叫,為深水鳥類,善于收攏翅膀潛水。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繁殖期雄鴨協(xié)助雌鴨選擇營巢地點,在地面刨出淺坑或集一堆葦草筑巢。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yǎng)育。在沿?;蜉^大的湖泊越冬。

2015年3月,全球僅存500只不到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在中國成都平原現(xiàn)身。[1]

中文學(xué)名
青頭潛鴨
拉丁學(xué)名
Aythyabaeri
別稱
白目鳧、東方白眼鴨、青頭鴨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雁形目
鴨科
潛鴨屬
青頭潛鴨
亞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Radde,1863
英文名稱
Baer'sPochard

目錄

形態(tài)特征

青頭潛鴨雄鳥頭和頸黑色,并具綠色光澤,眼白色。上體黑褐色,下背和兩肩雜以褐色蟲蠹狀斑,初級飛羽羽端和外側(cè)暗褐色,第一枚初級飛羽內(nèi)側(cè)近灰色,以后4枚灰白色,第5枚開始整個初級飛羽全為灰白色,僅端部黑褐色。次級飛羽白色,端部暗褐色,形成明顯的白色翼鏡和暗褐色后緣,三級飛羽暗褐色,并具綠色光澤;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下體頦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胸部暗栗色,腹部白色,與胸部栗色截然分開,并向上擴展到兩脅前面,下腹雜有褐斑;兩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全為白色。[2]

雌鳥頭和頸黑褐色,頭側(cè)、頸側(cè)棕褐色,眼先與嘴基之間有一栗紅色近似圓形斑,眼褐色或淡黃色。前頸和喉也為褐色,稍雜以白色斑點;頦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上體暗褐色,背和兩肩羽緣較淡;兩翅、腰和尾上尾下覆羽與雄鳥相同。胸淡棕褐色,具淡色羽緣;腹白色,下腹雜以褐色斑;兩脅褐色,具白色端斑。[2]

幼鳥和雌鳥相似,但體色較暗,頭頸為暗皮黃褐色,胸紅褐色,腹白色,綴有褐色,兩脅前面白色更明顯。

虹膜雄鳥白色,雌鳥褐色或淡黃色;嘴深灰色,嘴基和嘴甲黑色,跗蹠鉛灰色。[2]

大小量度:體重♂500-730g?!?90-655g;體長♂430-470mm,♀420-734mm;嘴峰♂38-74mm,♀40-47mm;翅♂186-203mm;♀191一205mm;尾♂53-60mm,♀51一67mm;跗蹠32-35mm,♀32-35mm。(注:雄性—♂;雌性—♀)[2]

棲息環(huán)境

繁殖期主要棲息在富有蘆葦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區(qū)森林地帶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澤地帶也常出入。冬季多棲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灣、河口、水塘和沿海沼澤地帶。不喜歡水流湍急的河流。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在水邊水生植物叢中或附近水面上。[2]

生活習(xí)性

青頭潛鴨為遷徙性鳥類。每年3月中旬即從南方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開始遷往南方,少數(shù)遲至11月初。遷徙時集成10余只或數(shù)十只的小群飛行,隊形常呈楔形。飛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飛行。[2]

秋季和冬季也集成數(shù)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有時也與鳳頭潛鴨或其他潛鴨混群棲息。性膽怯、翅強而有力,飛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潛水和游泳,在水面起飛也甚靈活。受驚時能立刻從水面沖起。[2]

主要以各種水草的根、葉、莖和種子等為食,也吃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甲殼類、蛙等動物性食物。覓食方式主要通過潛水,但也能在水邊淺水處直接伸頭攝食。[2]

分布范圍

分布于孟加拉國、不丹、中國、香港、印度、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蒙古、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旅鳥:日本、大韓民國、、巴基斯坦、菲律賓。[3]

產(chǎn)地不確定: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3]

繁殖于西伯利亞東南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qū),越冬在朝鮮、日本、緬甸、印度、泰國、孟加拉國等亞洲東部和西南部地區(qū)。中國主要繁殖于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及河北東北部等地區(qū),越冬在長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qū),偶爾飄泊到臺灣省。[2]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也有少數(shù)遲至8月初。營巢于水邊地上草叢中或水邊淺水處蘆葦叢和蒲草叢中。巢用干草構(gòu)成。每窩產(chǎn)卵6-9枚。卵為淡黃色或淡褐色,大小為27-40×50-55mm。雌鳥孵卵。雄鳥在雌鳥開始孵卵后即離開雌鳥前往換羽地?fù)Q羽。孵化期27天。雛鳥♀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隨親鳥活動和覓食。大約經(jīng)過150多天的雛鳥期生活后即能飛翔。[2]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5]

種群現(xiàn)狀

由于過度狩獵和生境惡化,其繁殖和越冬的濕地被破壞等原因,總體數(shù)量在衰落。在一些情況下,該物種在從前生活的重要領(lǐng)域,已經(jīng)由之前的水位降低或水體完全枯竭(如繁殖種群的的向海保護區(qū)和越冬種群的白泉濕地)。從經(jīng)證實的狩獵報道,有很高的死亡率,其中包括在江蘇省如東縣每年被槍殺3,000只的報告,數(shù)量已變得很稀少。[6]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