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小動物圖片及名稱大全,歡迎來到奇妙的動物世界,歡迎光臨愛動物網(wǎng)!

歡迎小伙伴加入愛動物交流群:186478492  愛動物交流群

  • 牡蠣知識
  • 牡蠣百科
  • 牡蠣資訊

  • 抱歉,該分類下還沒有文章!

牡蠣 @@@@

牡蠣別名又叫生蠔,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要補鋅可以常吃牡蠣或蛋白鋅。為牡蠣科(ostreae)動物牡蠣(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chǎn)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蠔的養(yǎng)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chǎn)蠔。蠔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咸淡水交界所產(chǎn)尤為肥美。

我國傳統(tǒng)人工養(yǎng)蠔區(qū)稱蠣塘或蠔塘。石蠔附石而生,竹蠔則插竹海邊為浮田,亦稱蠔塘。備注:牡蠣,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蠔油。肉,殼,油都可入藥,也叫蠔或海蠣子。

中文學名
牡蠣
拉丁學名
ostreagigasthunberg
別稱
蠣黃,生蠔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瓣鰓綱
牡蠣科
牡蠣屬
牡蠣
分布區(qū)域
溫帶熱帶海域
英文
oyster

目錄

外形特征

外形

牡蠣于公元前即已養(yǎng)殖以供食用;珍珠(pearl)可在珍珠牡蠣的外套膜中產(chǎn)生。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于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nèi)面均白色光滑。兩殼于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nèi)(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edulis)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nèi)受精。孵出的幼體球形,有纖毛,游泳數(shù)天后永久固著于其他物體上,經(jīng)3~5年后收獲。

真牡蠣(牡蠣科)包括牡蠣屬(Ostrea)、厚牡蠣屬(Crassostrea)和細齒蠣屬(Pycnodonte)3屬的種類。

食用牡蠣分布在挪威到摩洛哥,經(jīng)地中海到黑海一帶;雌雄同體;長達8cm(約3吋)。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奧林匹亞牡蠣(O.lurida,即淺黃牡蠣)長7.4cm(3吋)。O.frons亦常見。北美牡蠣(C.virginica,即維吉尼亞牡蠣或維吉尼亞厚牡蠣)原產(chǎn)圣羅倫斯灣到西印度洋群島,已引進北美西海岸;長15cm(6吋);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多為淡黃褐色,雜有紫褐色或黑褐色條紋;上殼中部隆起;雌體一次排卵可達5,000萬枚;在北美的食用貝中商業(yè)價值最大。西歐沿岸有葡萄牙牡蠣(C.angulata,即角厚牡蠣)。日本的長厚牡蠣(C.gigas)是最大牡蠣,長達30公分(1尺)。日本還有一種個頭較小的巖牡蠣。牡蠣可剝殼生食、熟食、燒烤、制罐頭或熏制,少量冷凍處理。受歡迎的維尼亞厚牡蠣品種包括:藍點厚牡蠣和林黑文厚牡蠣(因分別采自維吉尼亞州長島的藍點地區(qū)和林黑文灣地區(qū)而得名)。受歡迎的食用牡蠣品種包括英國的科爾切斯特牡蠣和法國的馬雷納牡蠣。

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蠣的殼內(nèi),牡蠣即分泌珍珠質(zhì)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蠣產(chǎn)生的珍珠不光澤,價值不高。只有少數(shù)東方的種類,特別是波斯灣珠母貝(Meleagrinavulgaris)所產(chǎn)的珍珠質(zhì)量最高。珠母貝主要分布于8~20噚(48~120尺)的海水深處。珍珠多采自5歲以上的牡蠣,用手工方法將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貝內(nèi),便在其周圍形成養(yǎng)殖的珍珠,大多珍珠養(yǎng)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亞沿岸水域進行。

基因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lǐng)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太平洋牡蠣(Pacificoyster)的測序、組裝與分析,這是第一個測序的軟體動物基因組,將有助于填補我們對于種類豐富而較少研究的軟體動物家族的了解空白。這一研究在線發(fā)布在《自然》(Nature)雜志上,揭示了牡蠣對高壓環(huán)境的獨特適應以及貝殼形成的復雜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短讀(shortreads)結(jié)合“分而治之”的fosmid合并策略測序并組裝了太平洋牡蠣基因組。這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開發(fā)的一種新方法,可用于研究具有高水平雜合性和/或重復序列的基因組。經(jīng)過數(shù)據(jù)處理,組裝牡蠣基因組大約為559Mb,總共有大約28,000個基因。

生活習性

生境

牡蠣生活的海底堅硬的區(qū)域叫做牡蠣床,這些床位于或深或淺的海水或有鹽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蠣生活在潮間帶中區(qū)。

食性

牡蠣固著型貝類。一般固著于淺海物體或海邊礁石上,以開閉貝殼運動進行攝

食、呼吸。為濾食性生物,以細小的浮游動物、硅藻和有機碎屑等為主要食料。牡蠣通過振動腮上的纖毛在水中產(chǎn)生氣流,水進入腮中,水中的懸浮顆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纖毛和觸須按大小給顆粒分類。然后把小顆粒送到嘴邊,大的顆粒運到套膜邊緣扔出去。

天敵

鳥類、海星、螺類以及包括鰩在內(nèi)的魚類均食牡蠣。鉆蠔螺(Urosalpinxcinenea,即灰色尾號螺)分布廣,常在牡蠣殼上用舌鉆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牡蠣面臨的其他生命威脅如牡蠣床會被一種叫做粉拖鞋的軟體動物霸占,牡蠣被擠出來,還有各種原生動物寄生蟲導致的疾病。人類過度捕撈和工業(yè)排污也是牡蠣面臨的危險。

生長繁殖

牡蠣屬于卵生型,6—8月是繁殖期。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edulis,即歐洲平牡蠣)。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nèi)受精。受精卵發(fā)育成游泳的幼體,叫做:緣膜幼體(veligerlarvae)。兩周以后緣膜幼體永久固著于其他物體上,比如其它牡蠣殼或巖石,固定三天以后,幼體失去了游泳的能力,變成了小的成體,叫做蠔仔(spats)。經(jīng)3~5年后收獲。

物種分類

長牡蠣

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高4~15cm。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qū)蛹y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shù)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nèi)面瓷白色,殼頂二側(cè)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著面小。質(zhì)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咸。

大連灣牡蠣

又名海蠣子,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松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nèi)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助數(shù)個,明顯,內(nèi)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

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huán)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后鱗片層層相疊,內(nèi)面白色,邊緣有時淡紫色。生蠔:這種品種是牡蠣品種中個頭比較大的品種之一,個頭大的一個帶殼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長或者是養(yǎng)殖在江河與大海交融之處,在半咸半淡的內(nèi)灣淺海上。由于適合生長條件的限制,它的數(shù)量上比其它品種的少,因此它的經(jīng)濟價位一般比較高。它還可以做生吃,有補腎,美容的效果。

湛江牡蠣

湛江牡蠣被漁民稱為“貓耳蠔”,其體形較小,最大個體體長約3厘米,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沿岸河口區(qū),與香港牡蠣同域分布,但與香港牡蠣、熊本牡蠣存在一定的生態(tài)競爭關(guān)系。湛江牡蠣每年4~9月為性腺成熟期,6~8月為產(chǎn)卵高峰期,與香港牡蠣和熊本牡蠣相比,湛江牡蠣早期生長更快,但第一次生長高峰期后生長速率明顯下降。[1]

電白牡蠣

電白牡蠣與清瀾港一種名為C.iredalei的牡蠣個體大小及形態(tài)特征十分相似,遺傳關(guān)系相近,主要區(qū)別是電白牡蠣為淺黃色或無閉殼肌痕,而C.iredalei的左閉殼肌痕為黑色或棕褐色。此外,電白牡蠣較C.iredalei具有更高緯度分布,這也是電白牡蠣區(qū)別于C.iredalei的重要依據(jù)之一。[1]

歐洲牡蠣

它主要分布在歐洲,由挪威到摩洛哥經(jīng)地中海到黑海一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國Belon地區(qū)的,所以這個種屬的生蠔又被稱為“貝隆生蠔”。它吃起來有微微的金屬味,海水味較重,初級接觸生蠔的人可能會覺得味道太重,但它是許多老饕的最愛。

熊本蠔

其中著名代表是個子小小,像貓爪子一樣的Kumamoto,中文叫“熊本蠔”。原來產(chǎn)于日本熊本縣,但是后來被捕得快絕種,1920年代傳到美國,便在美國西海岸開始繁殖。

美東牡蠣

(CrassostreaVirginica)

分布在加拿大圣勞倫斯灣到墨西哥灣、加勒比、巴西沿岸和阿根廷地區(qū)的海域中,美國華盛頓地區(qū)出品的生蠔多是這個品種。

亞洲長牡蠣

一般餐廳都將它簡寫為“C.gigas”。分布在太平洋、歐洲、地中海,美國、加拿大、法國都有,像另一個法國的著名產(chǎn)地FinesdeClaire出品的也屬于亞洲長牡蠣。它聞起來有一些甜瓜和小黃瓜香味,海水味通常沒有歐洲牡蠣那么重。一般說來,出自歐洲的生蠔基本屬于亞洲長牡蠣和歐洲牡蠣這兩大種類。

2014年初,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喻子牛等在華南沿海發(fā)現(xiàn)了巨蠣屬(Crassostrea)兩個牡蠣未定種,通過與近緣屬種的形態(tài)學比較,結(jié)合線粒體和基因組分析,確定是新發(fā)現(xiàn)種,并分別將其命名為湛江牡蠣和電白牡蠣。該研究的分子系統(tǒng)學成果和新種報道分別在《基因》和《水生生物資源》上發(fā)表。[1]

奧林匹亞牡蠣

主要分布在美國的西海岸、亞洲與太平洋地區(qū),著名的華盛頓產(chǎn)區(qū)也有這個品種。它吃起來前味較咸,還有海草味、礦物質(zhì)味,蠔肚部位較甜美。

除了這些用品種來命名的出品之外,也有以產(chǎn)地名來命名生蠔的方式,比如出品自加拿大的MalpequeOysters、NewYork'sbluepointoysters、SydneyRock等,其命名系統(tǒng)的復雜性一點也不亞于葡萄酒。

藥用價值

 牡蠣藥材是牡蠣科動物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長牡蠣的貝殼。牡蠣藥材全年可采收,將牡蠣去肉、洗凈,曬干可得。其性微寒,味咸;有重鎮(zhèn)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jié)的功效;可治療驚悸失眠,眩暈耳鳴,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等病癥。

性味歸經(jīng):咸,微寒;歸肝、膽、腎經(jīng)。

功能:平肝息風藥;養(yǎng)陰藥。

牡蠣收斂固澀除酸的作用強,治療胃疼、胃酸等。生牡蠣:上收下斂,治療頭暈、便稀。有收斂、鎮(zhèn)靜、解毒、鎮(zhèn)痛的作用;牡蠣的酸性提取物在活體中對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該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易出血者禁服,多服久服會導致心臟失血,且較難止血,要用生三七才能止血,所以說此藥藥性強,一般最好不用。

性味:味咸;性微寒。

藥材基源: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及大連灣牡蠣、密鱗牡蠣等的貝殼。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干撒或調(diào)敷。

貯藏方法:置干燥處。

出處:《中華本草》[2]

炮制方法

1.生牡蠣:洗凈、曬干,碾碎用。

2.煅牡蠣:將洗凈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價值功效

營養(yǎng)價值

1、每100g的牡蠣,鋅含量高達9.39mg,男性每天食用一個就可以滿足身體對鋅的需求;要補鋅效果更好,可直接服用一些蛋白鋅類的鋅劑;
  2、牡蠣中所含豐富的牛黃酸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這也是防治孕期肝內(nèi)膽汁瘀積癥的良藥;
  3、所含的豐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對促進胎兒的生長發(fā)育、矯治孕婦貧血和對孕婦的體力恢復均有好處;
  4、牡蠣又是補鈣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于鈣被體內(nèi)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于鈣的吸收;
  5、牡蠣還含有維生素B12,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維生素B12中的鈷元素是預防惡性貧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因而牡蠣又具有活躍造血功能的作用;
  6、牡蠣中所含的蛋白質(zhì)中有多種優(yōu)良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體內(nèi)的有毒物質(zhì),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膽固醇濃度的作用,因此可預防動脈硬化;

7、牡蠣提取物有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于胰島素分泌和利用,又能使惡性腫瘤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性增強,并對其生長有抑制作用。

食用功效

催情圣品生蠔(牡蠣)亦是大情圣卡薩諾瓦的畢生之至愛,這家伙能一天周游在十數(shù)美女身邊的秘訣也許歸功于其每日生吞40只生蠔。牡蠣之美在其鮮,所以那些“食用前最好要烹煮5分鐘以上”基本屬于不懂美味、不切實際的“安全謬論”。世界上最好的牡蠣產(chǎn)自歐洲、北美與日本,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這些可靠衛(wèi)生的產(chǎn)地吃的話,你只能忍受產(chǎn)生下瀉、嘔吐與反胃等現(xiàn)象之苦了?,F(xiàn)在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和海洋正在遭受工業(yè)污染,而牡蠣正如其身體般,是個污染回收站。

重鎮(zhèn)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jié),收斂固澀。用于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疬痰核,徵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于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1、益陰潛陽,用于陰虛陽亢引起的煩躁、失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潮熱盜汗。

2、收斂固澀,治療虛汗、帶下、遺精。

3、軟堅散結(jié),可治療結(jié)腫、包塊、痰火瘰疬。

注意事項

牡蠣,又稱為“海里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質(zhì)和人體所缺的鋅。食用牡蠣可防止皮膚干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分解黑色素。它是難得的美容圣品。但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認為生牡蠣居高風險食物之首。因其含有兩種破壞力極大的病原體:諾羅病毒和霍亂弧菌。諾羅病毒可能引起胃腸炎。霍亂弧菌可引發(fā)高燒、感染性休克、皮膚潰爛性水泡,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敗血癥。"[2]

牡蠣鑒別

鑒別要點

長牡蠣、近江牡蠣和大連灣牡蠣的主要特征是:長牡蠣為長條形,長度可達35cm,鱗片堅厚呈層狀、質(zhì)硬,斷面層狀潔白、味微咸;而近江牡蠣則多呈類圓或卵圓形,鱗片呈同形環(huán)狀,層層相疊;大連灣牡蠣則為類三角形,鱗片稍堅呈水波狀。三者形狀迥異,較易區(qū)分。

藥物應用鑒別

1.龍骨與牡蠣,二者功能相似,常相須為用,以治陽亢眩暈,驚悸狂躁,心煩不眠,以及各種虛弱滑脫癥。但龍骨入心以鎮(zhèn)心安神見長,不能軟堅散結(jié),其益陰作用也不及牡蠣,故陰虛發(fā)熱者少用;牡蠣咸以軟堅散結(jié),為治瘰疬痰核、脅下痞硬所常用。

2.牡蠣與石決明,二者均貝殼類,都有平肝潛陽的功能,對于陰虛陽亢所致頭目眩暈等證,均可配伍應用。然而牡蠣益陰制陽之功效強,且有良好的軟堅散結(jié)和收斂固澀作用;石決明以益陰明目見長。

名典鑒別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牡蠣味咸平。一名蠣蛤,生池澤?!?/p>

2、梁·《名醫(yī)別錄》曰:“牡蠣生東海池澤,采無時?!?/p>

3、陶弘景曰:“今出東海,永嘉、晉安……十一月采,以大者為好。其生著石,皆以口向上。舉以腹向南視之,口斜向東,則是左顧。出廣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顧?!?/p>

4、雷學攴曰:“有石牡蠣、頭邊皆大,小夾沙石,真似牡蠣,只是圓如龜殼?!?/p>

5、五代·韓保升曰:“又有蜉蠣,形短,不入藥用?!?/p>

6、宋·蘇頌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閩中尤多。皆附石而生,魂礧相連如房,呼為蠣房。晉安人呼為壕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漸長,有至一二丈者,嶄巖如山,俗呼壕山。每一房內(nèi)有肉一塊,大房如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來,諸房皆開,有小蟲入,則合之以充腹。海入取者,皆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當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為最貴?!?/p>

7、明·李時珍曰:“南海人以其蠣房砌墻,燒灰粉壁,食其肉謂蠣黃?!?/p>

8、清·《本草從新》:多言功用主治,未及形態(tài)。僅言“肉名蠣黃,味美且益人,為海上品?!?/p>

快速鑒別

1、長牡蠣

殼大型、堅厚,長條形或長卵圓形,背腹緣幾乎平行,一般殼長為殼高3倍;殼長:左殼30~35cm右殼22~33cm。殼高:左殼9.5~10cm,右殼8.5~9.5cm。右殼較平如蓋,殼外面鱗片尖厚,自殼頂向后緣環(huán)生,呈波紋狀,排列稀疏,但趨向愈合,無縱褶;殼面平或具數(shù)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nèi)面瓷白色,有脊或無;殼頂兩側(cè)無小齒。閉殼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黃色等,位于殼的后部背側(cè)。左殼稍凹或很深,殼外面鱗片較右殼更粗大,但形狀相同;殼內(nèi)面頂部具寬大而長的韌帶槽,長度為寬度的2倍以上,顏色與右殼相同,無臭,味微咸。[2]

2、近江牡蠣:貝殼大形,堅厚,呈圓形、卵圓形、三角形和長形不等。殼長:左殼13~24cm,右殼12~24cm。殼高:左殼9~15cm,右殼8.5~14cm。右殼較左殼小,略扁平,殼外表環(huán)生同心狀鱗片,形狀隨年齡不同而變化,一至二年生個體鱗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離狀,二至數(shù)年個體鱗片平坦,有的在后緣起伏或微波狀;多年生個體鱗片完整,層層相疊,堅厚如石。殼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殼內(nèi)面白色,邊緣有的具灰紫色,無齒,閉殼肌痕大,腎形或半圓形,紫黑色,位于中部背側(cè)。左殼較右殼大、厚,同心鱗片與右殼類似,但層次少。殼內(nèi)面白色,有的周圍呈灰紫色。

各家論述

1.張元素: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故蛤蠣之類能止渴也。

2.《湯液本草》:牡蠣,入足少陰,咸為軟堅之劑,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脅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jié)核;以大黃引之,能除股間腫;地黃為之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jīng)之藥也。

3.《本草綱目》記載:牡蠣肉"多食之,能細活皮膚,補腎壯陽,并能治虛,解丹毒"。中醫(yī)認為牡蠣的肉具有很好的食療價值,是一味非常好的滋陰、補血,而且還能激發(fā)情欲的食物,特別適用于虛勞、虛損的病患和那些陰虛、血虧、氣血不足的人。

4.《本草經(jīng)疏》:牡蠣味咸平,氣微寒,無毒,入足少陰、厥陰、少陽經(jīng)。其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留熱在關(guān)節(jié)去來不定、煩滿、氣結(jié)心痛、心脅下痞熱等證,皆肝膽二經(jīng)為病。二經(jīng)冬受寒邪,則為傷寒寒熱;夏傷于暑,則為溫瘧灑灑;邪伏不出,則熱在關(guān)節(jié)去來不定;二經(jīng)邪郁不散,則心脅下痞;熱邪熱甚,則驚恚怒氣,煩滿氣結(jié)心痛。此藥味咸氣寒,入二經(jīng)而除寒熱邪氣,則營衛(wèi)通,拘緩和,而諸證無不瘳矣。少陰有熱,則女子為帶下赤白,男子為泄精,解少陰之熱,而能斂澀精氣,故主之也。

5.《本經(jīng)逢原》:牡蠣,《本經(jīng)》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是指傷寒發(fā)汗后寒熱不止而言,非正發(fā)汗藥也。仲景少陽病犯本,有柴胡龍骨牡蠣湯,《金匱》百合病變渴,有栝萎牡蠣散,用牡蠣以散內(nèi)結(jié)之熱。即溫瘧之熱從內(nèi)蘊,驚恚之怒氣上逆,亦宜咸寒降泄為務。其拘緩鼠痿、帶下赤白,總由痰積內(nèi)滯,端不出軟堅散結(jié)之治耳。

6.《本草思辨錄》:鱉甲、牡蠣之用,其顯然有異者,自不致混于所施,惟其清熱軟堅,人每視為一例,漫無區(qū)分,不知此正當明辨而不容忽者,《本經(jīng)》于鱉甲主心腹癥瘕堅積,于牡蠣主驚恚怒氣拘緩。仲圣用鱉甲于鱉甲煎丸,所以破癥瘕。加牡蠣于小柴胡湯,所以除脅滿。由斯以觀,凡鱉甲之主陰蝕,痔核,骨蒸者,豈能代以牡蠣。牡蠣之主盜汗,消渴,瘰疬頸核者,豈能代以鱉甲。鱉甲去惡肉而亦斂潰癰者,以陰既益而陽遂和也。牡蠣治驚恚而又止遺泄者,以陽既戢而陰即固也。

7.《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痿,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jié)。

⒏《名醫(yī)別錄》:除留熱在關(guān)節(jié)榮衛(wèi),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jié),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9.《藥性論》:主治女子崩中。止盜汗,除風熱,止痛。治溫瘧。又和杜仲服止盜汗。病人虛而多熱,加用地黃、小草。

10.《本草拾遺》:搗為粉,粉身,主大人小兒盜汗;和麻黃根、蛇床子、干姜為粉,去陰汗。11.《海藥本草》:主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補腎正氣,止盜汗,去煩熱,治傷寒熱痰,能補養(yǎng)安神,治孩子驚癇。

11.《珍珠囊》:軟痞積。又治帶下,溫瘧,瘡腫,為軟堅收澀之劑。

12.《本草綱目》: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jié)核。

13.《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止呃逆。

14.《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制酸劑,有和胃鎮(zhèn)痛作用,治胃酸過多,身體虛弱,盜汗及心悸動惕。對于懷孕婦及小兒鈣質(zhì)缺乏與肺結(jié)核等有效。

15.西方稱其為“神賜魔食”,日本人則稱其為“根之源”,還有“天上地下牡蠣獨尊”的美譽。在歐洲,也有男女青年約會之前吃牡蠣的這種風俗,他們把牡蠣稱為催情劑。

16.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牡蠣有七大功效:1、強肝解毒;2、提高性功能;3、淤血凈化;4、恢復疲勞;5、滋容養(yǎng)顏;6、提高免疫;7、促進新陳代謝。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該品質(zhì)重能鎮(zhèn),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驚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癥,常與龍骨相須為用,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傷寒論》)。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棗仁等安神之品。

2.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該品咸寒質(zhì)重,入肝經(jīng),有平肝潛陽,益陰

之功。用治水不涵木,陰虛陽亢,頭目眩暈,煩躁不安,耳鳴者,常與龍骨、龜甲、白芍等同用,如鎮(zhèn)肝息風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亦治熱病日久,灼爍真陰,虛風內(nèi)動,四肢抽搐之癥,常與生地黃、龜甲、鱉甲等養(yǎng)陰、息風止痙藥配伍,如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3.痰核,瘰疬,癭瘤,癥瘕積聚。該品味咸,軟堅散結(jié)。用治痰火郁結(jié)之痰核,瘰疬,癭瘤等,常與浙貝母、玄參等配伍,如消瘰丸(《醫(yī)學心悟》);用治氣滯血瘀的癥瘕積聚,常與鱉甲、丹參、莪術(shù)等同用。

4.滑脫諸證。該品煅后有與煅龍骨相似的收斂固澀作用,通過不同配伍可治療自汗,盜汗,遺精,滑精,尿頻,遺尿,崩漏,帶下等滑脫之證。用治自汗,盜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等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方》),亦可用牡蠣粉撲撒汗處,有止汗作用;治腎虛遺精,滑精,常與沙苑子、龍骨、芡實等配伍,如金鎖固精丸(《醫(yī)方集解》);治尿頻,遺尿可與桑螵蛸、金櫻子、益智仁、龍骨等同用;治療崩漏,帶下證,又常與海螵蛸、山茱萸、山藥、龍骨等配伍。

此外,煅牡蠣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與烏賊骨、浙貝母共為細末,內(nèi)服取效。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干撒或調(diào)敷。

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宜:體質(zhì)虛弱兒童,肺門淋巴結(jié)核,頸淋巴結(jié)核,瘰疬者宜食;陰虛煩熱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宜食,因牡蠣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癌海產(chǎn)品;宜作為美容食品食用;糖尿病人,干燥綜合癥患者宜食;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癥患者宜食;婦女更年期綜合癥和懷孕期間宜食。

忌:急慢性皮膚病患者忌食;脾胃虛寒,慢性腹瀉便池者不宜多吃。

藥理作用

1.生吃牡蠣是很多國家的傳統(tǒng),據(jù)說可以提高男性功能。其實,牡蠣中的活性肽對人體有多種功能,生吃只是獲取了很少一部分營養(yǎng)保健功能,大部分由于人體胃酸的破壞作用,而沒有被人體吸收利用。

為了獲得牡蠣的有效營養(yǎng)素,用新鮮的牡蠣肉,在常溫下進行酶解,篩分獲得多種牡蠣多肽的混合物。此混合物通過特殊的生物轉(zhuǎn)化技術(shù),形成大小均等的小分子肽,同時獲得在胃酸環(huán)境下不易被破壞的能力,使之能在活性狀態(tài)下進入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修復及營養(yǎng)細胞的保健功效。

2.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 牡蠣所含的碳酸鈣有收斂、制酸、止痛等作用,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愈合.動物實驗證明:牡蠣制劑白牡片能治療豚鼠實驗性潰瘍和防止大鼠實驗性胃潰瘍的發(fā)生,并能抑制大鼠游離酸和總酸的分泌。

3.其他作用:牡蠣可能有調(diào)節(jié)整個大腦皮層的功能。生用鎮(zhèn)靜、軟堅、解熱的效力良好;煅用則澀而帶燥,收斂固澀之力較強。具有壯陽作用!

現(xiàn)代研究

主要成分

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并含鎂、鋁、硅及氧化鐵等.牡蠣煅燒后碳酸鹽分解,產(chǎn)生氧化鈣等。牡蠣原動物含糖原,?;撬?,10種必需的氨基酸,谷胱甘肽,維生素A、B1.B2.D,無機質(zhì)如銅、鋅、錳、鋇、磷及鈣等,其中所含的亮氨酸、精氨酸、瓜氨酸含量最豐富,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fā)現(xiàn)的含量最為高的海洋物種之一。

營養(yǎng)成分

教您看懂牡蠣的營養(yǎng)成分表,從左邊表中可以看出牡蠣的膽固醇、鈣、鐵、磷、鎂、錳、鈉、鋅、硒、銅、維生素B2與同類食物相比高于平均值,牡蠣的各個營養(yǎng)成分含量及各營養(yǎng)素作用詳解見圖表。

表中所指的每日推薦量指的是一般的成年人在一定時期平均每天攝入的量。根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規(guī)定,不同人群在不同時期推薦攝入量是不同的。當然,這些數(shù)值并不意味著每種營養(yǎng)素每天都必須攝入這么多量,像脂溶性的維生素只要在一段時間內(nèi)平均攝入量達到這值就可以。

牡蠣富含蛋白質(zhì)、鋅、歐米伽3脂肪酸及酪氨酸,膽固醇含量低。其中鋅含量極高,有助改善男性性功能。注意:6只牡蠣的含鋅量是日需求量的兩倍。如果牡蠣不新鮮,容易引起食物中毒。[2]

人工養(yǎng)殖

筏式養(yǎng)成

選擇潮

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qū)可作牡蠣筏式養(yǎng)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qū);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于兩者之間。養(yǎng)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⑴吊繩養(yǎng)殖:適合于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yǎng)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lián)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yǎng)于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于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yǎng)。

⑵網(wǎng)籠養(yǎng)殖:利用扇貝網(wǎng)籠養(yǎng)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wǎng)籠中,在浮綆上吊養(yǎng)。筏式養(yǎng)成一般放養(yǎng)蠣苗為每667㎡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可吊養(yǎng)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yǎng),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chǎn)量可達5000kg以上。

灘涂播養(yǎng)

⑴場地選擇:灘涂播養(yǎng)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nèi)灣,底質(zhì)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qū)應選擇在中潮區(qū)下部和低潮區(qū)附近。

⑵播苗季節(jié):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chǎn)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⑶播苗方法: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后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后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jù)灘質(zhì)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yōu)等灘涂每667㎡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蠣、蝦混養(yǎng)

⑴蝦池選擇:混養(yǎng)牡蠣的蝦池,底質(zhì)以泥或泥砂質(zhì)為宜,水深為1.3m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制在40~50cm,中后期控制在50~60cm。

⑵場地整理:苗種放養(yǎng)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于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⑶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yǎng)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yǎng)量以每667㎡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guī)格以殼長2cm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并避開環(huán)溝低洼處和投餌區(qū),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投石養(yǎng)殖

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yǎng)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yǎng)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yǎng)成場養(yǎng)成。養(yǎng)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⑴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⑵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⑶行列式:排寬0.5~1m,排間距為0.6~1.5m。深水養(yǎng)殖可在投石采苗后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獲。

插竹養(yǎng)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采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yǎng)殖。養(yǎng)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⑴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m;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⑵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cm,頂寬33~36cm,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cm。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m左右。每667㎡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橋式養(yǎng)殖

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后,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yǎng)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cm,列與列之間距離1~2m。養(yǎng)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立石養(yǎng)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qū)采苗后,只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獲。此法主要用于褶牡蠣的養(yǎng)殖。

柵式養(yǎng)殖

這種養(yǎng)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后內(nèi)灣設(shè)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shè)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lián)的貝殼、水泥瓦等固著基,成串的掛在柵架上養(yǎng)。每串長1~1.5m,串間距0.5~1m。養(yǎng)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養(yǎng)成期間管理

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動一下蠣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蠣被淤泥窒息死亡,并能攪動浮泥,增加餌料的營養(yǎng)鹽,促進牡蠣的生長。一般養(yǎng)成期間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節(jié),須注意預防洪水流入,或圍堤挖溝抗洪,或?qū)⒛迪犚葡蚋啕}的深水海區(qū)進行養(yǎng)。

3.越冬:在北方養(yǎng)殖的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一般都要經(jīng)過2~3個冬季結(jié)冰期。在結(jié)冰前要檢查1次,將可能受到威脅的牡蠣向深水移植,使其安全過冬。

4.肥育:在收獲前1~2個月,將牡蠣移到優(yōu)良肥育場肥育,以達增產(chǎn)的目的。

5.防止人為踐踏:灘播牡蠣只能在灘面上濾水攝食,一旦陷入泥中就無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應嚴禁隨意下灘踐踏,管理人員下灘時應沿溝道行進。

6.疏通溝道:經(jīng)常檢查排水溝道是否暢通,退潮后灘面應盡量不積水,以防水溫過高、敵害潛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蠣死亡。

7.除害:牡蠣的敵害很多,要結(jié)合翻石時進行清除,在紅螺、荔枝螺繁殖盛期7~9月份期間,應潛水捕捉其親貝及卵袋。在蟹類活動頻繁的季節(jié)里,加強管理,捕捉敵害。

8.防風臺風對養(yǎng)殖設(shè)施破壞性很大,還傳卷起泥砂埋沒固著器及牡蠣。因此,臺風過后要及時搶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沒的固著器。

防治

1.幼體細菌性潰瘍病:病原為鰻弧菌(Vibrio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種牡蠣的育苗過程中都可能發(fā)生此病。浮游的幼蟲被感染后即下沉固著,或活動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質(zhì)清潔;

2)發(fā)現(xiàn)患病幼體立即棄掉;

3)投喂的單胞藻無弧菌污染;

4)單獨或聯(lián)合使用過濾、臭氧和紫外光線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體用復合鏈霉素50~100g或氯霉素10g全池潑灑,連續(xù)3~5天。

2.牡蠣的派金蟲?。翰≡瓰楹K山鹣x(Perkinsusma-rinus)。派金蟲病是牡蠣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布廣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蠣。牡蠣的死亡發(fā)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后隨著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死亡也減少。流行病的發(fā)生與較高的水溫(30℃)和較高的鹽度(30‰)有關(guān)。鹽度在15‰以下或水溫低于20℃或高于33℃時,即使有派金蟲寄生,牡蠣也不會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蠣,身體逐漸消瘦,生長停止,生殖腺的發(fā)育也受到阻礙。感染嚴重的牡蠣殼口張開而死,特別在環(huán)境條件下不利時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蠣作為苗種;

2)牡蠣幼蟲固著變態(tài)前將固著徹底清刷干凈,將老牡蠣完全除掉,除去蠣床之間的有活牡蠣附著的任何物體,蠣床不要太密集;

3)牡蠣長到適當大小時就盡早提前收獲以避免疾病的發(fā)生;

4)牡蠣養(yǎng)在低鹽度(15‰)的海區(qū)可抑制疾病發(fā)展。

藥典詳解

基本資料

【藥名】牡蠣

【別名】蠣蛤、古賁、左顧牡蠣、牡蛤、蠣房、蠔山、蠔莆、左殼、

蠔殼、海蠣子殼、海蠣子皮

【漢語拼音】muli

【英文名】OysterShell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OstreariuularisGould

2.OstreagigasThunberg

3.OstreatalienwhanensisGrosse

4.OsttreadenselamellosaLischke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效】平肝潛陽;重鎮(zhèn)安神;軟堅散結(jié);收斂固澀。

【科屬分類】牡蠣科

【拉丁文名】ConchaOstreae

【主治】眩暈耳鳴;驚悸失眠;瘰疬癭瘤;癥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漏;帶下。

生態(tài)環(huán)境

1.生活于低潮線附近至水深7m左右的江河入海近處,適鹽度為10%~25%。雜食性,以細小浮游生物為

食。繁殖季節(jié)5~9月。

2.棲息于從潮間帶至低潮線以下10多米深的泥灘及泥沙質(zhì)海底,通常在正常海水中生活的個體??;在鹽度較低海水中生活的個體大。中國沿海均有分布,為河口及內(nèi)灣養(yǎng)殖的優(yōu)良品種。

3.棲息于潮間帶的蓄水入及低潮線以下20m左右的巖礁上,適鹽度高,繁殖期6~8月。

⒋棲息于低潮線以下水深15~30m左右的巖礁上,或泥沙質(zhì)海底,有時在低潮線下數(shù)米處也能見到。適鹽度27%~34%,繁殖季節(jié)5~9月,當水溫在17~19℃時即開始產(chǎn)卵。

采收和儲藏

牡礪收獲期是在每年的5~6月,即牡礪生殖腺高度發(fā)達而又未進行繁殖,軟體部最肥時進行。采收時,將牡蠣撈起,開殼去肉,取殼洗凈,曬干。

資源分布

1.中國沿海均有分布,山東、福建、廣東沿海已人工養(yǎng)殖。

2.中國沿海均有分布,為河口及內(nèi)灣養(yǎng)殖的優(yōu)良品種。

3.中國分布于北方沿海。

4.中國分布于沿海,但以北方沿海為多。

動植物形態(tài)

1.近江牡蠣,貝殼呈圓形、卵圓形、三角形或略長,殼堅厚,較大者殼長100~242mm,高70~150mm,左殼較大而厚,背部為附著面,形狀不規(guī)則。右殼略扁平,表面環(huán)生薄而平直的鱗片,黃褐色或暗紫色,1~2年生的個體,鱗片平薄而脆,有時邊緣呈游離狀;2年至數(shù)年的個體,鱗片平坦,有時后緣起伏略呈水波狀;多年生者鱗片層層相疊,甚為堅厚。殼內(nèi)面白色或灰白色,邊緣常呈灰紫色,凹凸不平,鉸合部不具齒,韌帶槽長而寬,如牛角形,韌帶紫黑色。閉殼肌痕甚大,位于中部背側(cè),淡黃色,形狀不規(guī),常隨殼形變化而異大多為卵圓形或腎臟形。

2.長牡蠣,貝殼呈長條形,堅厚,一般殼長140~330mm,高57~115mm,長比高約大3倍,已知最大的長達722mm。左殼稍凹,殼頂附著面小,右殼較平如蓋,背腹緣幾乎平行,殼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自殼頂向后緣環(huán)生排列稀疏的鱗片,略呈波狀,層次甚少,沒有明顯放射肋。殼內(nèi)面瓷白色,韌帶槽長而寬大,閉殼肌痕大,位于殼的后部背側(cè),呈棕黃色馬蹄形。

3.大連灣牡蠣,貝殼略呈三角形,殼堅厚,一般殼長55~63mm,寬95~130mm,殼頂尖,至后緣漸加寬。右殼較扁平,如蓋狀,殼頂部鱗片趨向愈合,較厚;漸后腹緣鱗片漸疏松,且起伏呈波狀,無顯著放射肋。殼表面淡黃色,雜以紫褐色斑紋,左殼突起,自頂部開始有數(shù)條粗壯放射肋,邊緣肋上的鱗片堅厚翹起。殼內(nèi)而凹陷如合狀,白色,鉸合部小,韌帶槽長而深呈長三角形。閉殼肌痕白色或帶紫色,位于背后方。

密鱗牡蠣,貝殼呈圓形或卵圓形,殼堅厚,一般長46~122mm,高58~138mm。左殼較大而凹氏陷,殼頂為附著面,形狀常不規(guī)則。右殼頂部鱗片愈合,較光滑,漸向腹緣鱗片環(huán)生漸密,薄、脆呈片狀,以覆瓦狀緊密排列,有放射肋多條,使腹緣略呈波狀,殼表面灰青色混雜紫褐色。殼內(nèi)面白色,稍帶珍珠樣光澤。鉸合部兩側(cè)常有小齒1列,約5~8個。韌帶槽較短,呈三角形。閉殼肌痕較大。

其他

【功效分類】平肝息風藥;養(yǎng)陰藥。

【性味】味咸;性微寒。

【藥材基源】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及大連灣牡蠣、密鱗牡蠣等的貝殼。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干撒或調(diào)敷。

【出處】《中華本草》

經(jīng)典藥方

1、治眩暈:牡蠣六錢,龍骨六錢,菊花三錢,枸杞子四錢,何首烏四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蔞根、牡蠣(熬),等分。為細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栝蔞牡蠣散)

3、治一切渴:大牡蠣不計多少,黃泥裹煅通赤,放冷為末,用活鯽魚煎湯調(diào)下一錢匕,小兒服半錢匕。(《經(jīng)驗方》)

4、治小便數(shù)多:牡蠣五兩(燒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5、治小便淋閟,服血藥不效者:牡蠣、黃柏(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茴香湯下取效。(傅滋《醫(yī)學集成》)

6、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氣虛竭:牡蠣、鱉甲各三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7、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麻黃根(洗)、黃芪、牡蠣(米泔浸,燒赤)各一兩。共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二,不拘時候。(《局方》)

8、治臥即盜汗,風虛頭痛:牡蠣、白術(shù)、防風各三兩。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蠣散)

9、治盜汗及陰汗:牡蠣研細粉,有汗處撲之。(《經(jīng)驗方》)

10、治溫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時三、四行,脈仍數(shù)者:生牡蠣二兩。研細,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溫三服。(《溫病條辨》一甲煎)

11、治一切瘰疬:一牡蠣(煅)四兩,玄參三兩。搗羅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臨臥各服三十丸,酒下。(《經(jīng)驗方》)二牡蠣粉五錢,和雞膽汁為膏貼之。(《脈因證治》)

12、治胃酸過多:牡蠣、海螵蛸各五錢,浙貝母四錢。共研細粉,每服三錢,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13、治大病瘥后,小勞便鼻衄:左牡蠣十分,石膏五分。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補缺肘后方》)

14、治金瘡出血:牡蠣粉敷之。(《肘后方》)

15、心脾氣痛,有痰。用牡蠣煅成粉,酒送服二錢。

藥療價值

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大連灣牡蠣等的肉。牡蠣又稱蠣蛤、牡蛤、蠣黃、海蠣子、蠔子等。分布于中國沿海。近江牡蠣、長牡蠣并有養(yǎng)殖。獲得后,去殼取肉,洗凈備用。

【性能】味甘、咸,性平。能滋陰益血,養(yǎng)心安神。

【參考】含糖元、?;撬?、多種人本必須氨基酸,維生素A、B1.B2.D、E,銅、鋅、錳、鋇、磷、鈣等成分。

【用途】用于虛損勞疾,陰虛血虧;失眠心悸。

【用法】煎湯,燒菜,油炸等。

【注意】牡蠣肉可生吃,脾虛者則應忌用。

附方

1,蠣黃湯:鮮牡蠣250g,豬瘦肉100g,切薄片。拌少許淀粉,放沸水中煮熟即成。略加食鹽調(diào)味,吃肉、飲湯。

源于《本草拾遺》。本方取牡蠣肉滋陰補血,以豬瘦肉增強其補益營養(yǎng)作用。用于久病陰血虛虧,婦女崩漏失血,體虛少食,營養(yǎng)不良等。

2,蠣肉帶絲湯:蠣肉250g,海帶50g。將海帶用水發(fā)脹,洗凈,切細絲,放水中煮至熟軟后,再放入牡蠣肉同煮沸,以食鹽、豬脂調(diào)味即成。

本方以牡蠣肉滋養(yǎng)補虛,海帶軟堅散結(jié)。用于小兒體虛,肺門淋巴結(jié)核、頸淋巴結(jié)核,或有陰虛潮熱盜汗,心煩不眠等。

每年深秋是牡蠣開始收獲的季節(jié),而從冬至到次年清明是牡蠣肉最為肥美、最好吃的時候。故中國民間有“冬至到清明,蠔肉肥晶晶”的俗諺。沿海許多地區(qū)采取了立體養(yǎng)殖法,長年基本上都有牡蠣肉供應,頗受人們歡迎。

牡蠣肉肥美爽滑,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據(jù)分析,干牡蠣肉含蛋白質(zhì)高達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撬岷外}、磷、鐵、鋅等營養(yǎng)成分。鈣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鐵含量為牛奶的21倍,是健膚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貴食物。

《本草綱目》記載:牡蠣肉“多食之,能細活皮膚,補腎壯陽,并能治虛,解丹毒”?,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牡蠣肉還具有降血壓和滋陰養(yǎng)血等功能。

牡蠣肉由于味鮮美,營養(yǎng)全,兼能“細肌膚,美容顏”及降血壓和滋陰養(yǎng)血、健身壯體等多種作用,因而被視為美味海珍和健美強身食物。在諸多的海洋珍品中,許多人惟獨鐘情于牡蠣。西方稱其為“神賜魔食”。日本人則稱其為“根之源”。還有“天上地下牡蠣獨尊”的贊美詩句。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雅士都與牡蠣結(jié)下不解之緣。

據(jù)資料記載,意大利和維多利亞皇帝餐餐不離牡蠣;拿破侖一世在征戰(zhàn)中喜食牡蠣以保持旺盛的戰(zhàn)斗力;美國前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病后每日吃一盤牡蠣以加快康復;中國名人宋美齡也經(jīng)常食用牡蠣,以保持其容顏之美。

牡蠣的食用方法較多。鮮牡蠣肉通常有清蒸、鮮炸、生炒、炒蛋、煎蠔餅、串鮮蠔肉和煮湯等多種。配以適當調(diào)料清蒸,可保持原汁原味兒;若食軟炸鮮蠔,可將蠔肉加入少許黃酒略腌,然后將蠔肉蘸上面糊,用油鍋煎至金黃色,以蘸油、醋佐食;吃火鍋時,可用竹簽將牡蠣肉串起來,放入沸湯滾一分鐘左右取出便可食用;若配以肉塊姜絲煮湯,煮出的湯白似牛奶,鮮美可口。牡蠣肉亦可加工成干品,稱為蠔豉。若把鮮牡蠣肉及汁液一起煮熟曬干或烘干后便成為熟蠔豉。若要保持全味則不煮,將牡蠣肉直接曬干,便成為有名的生曬蠔豉。蠔豉食用方法也各式各樣。

鮮牡蠣肉青白色,質(zhì)地柔軟細嫩。歐洲人稱牡蠣是“海洋的瑪娜”(即上帝賜予的珍貴之物),“海洋的牛奶”,古羅馬人把它譽為“海上美味——圣魚”,日本人則稱其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它是唯一能夠生吃的貝類。

獨特價值

滋補強壯

牡蠣含18種氨基酸、肝糖元、B族維生素、?;撬岷外}、磷、鐵、鋅等營養(yǎng)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牡蠣所含牛磺酸降血脂、降血壓。

在古希臘神話里牡蠣是代表愛的食物。從中醫(yī)角度牡蠣通水氣,滋潤肺部,利于腎水。西醫(yī)驗證它是含鋅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每百克蠔肉含量高達100mg),也就是每天只吃2~3個牡蠣就提供你全天所需的鋅。鋅的巨大價值體現(xiàn)在它是男性生殖系統(tǒng)里至關(guān)重要的礦物質(zhì),尤其是近五十年男性的精子數(shù)量下降明顯,更需補充足夠的鋅。

寧心安神

崔禹錫在《食經(jīng)》中說“牡蠣肉治夜不眠,治意不定”。經(jīng)常食用可以減少陰虛陽亢所致的煩躁不安、心悸失眠、頭暈目眩及耳鳴等癥狀。牡蠣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zhì)特別是硒可以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穩(wěn)定情緒。

益智健腦

所含的?;撬?、DHA、EPA是智力發(fā)育所需的重要營養(yǎng)素。糖元是人體內(nèi)能量的儲備形式,能提高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活動效率。另外藥理學試驗研究表明,運用牡蠣殼增加體內(nèi)的含鋅量,可提高機體的鋅鎘比值,有利于改善和防治高血壓,起到護腦、健腦作用。

益胃生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牡蠣“肉治虛損,解酒后煩熱,……滑皮膚,牡蠣殼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積塊?!彼晕⒑?,同時兼具制酸作用,所以對胃酸過多、或患有胃潰瘍的人更有益處。

強筋健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牡蠣)久服,強骨節(jié),殺邪氣,延年”。牡蠣中鈣含量接近牛奶,鐵含量為牛奶的21倍,食后有助于骨骼、牙齒生長。

細膚美顏

牡蠣中鈣使皮膚滑潤、銅使膚色好看,看起來特別有血色;鉀可治療皮膚干燥及粉

刺;維生素也可以使皮膚光潤,同時可以調(diào)節(jié)油脂的分泌。

延年益壽

牡蠣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質(zhì)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而能延緩皮膚老化,減少皺紋的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合成核酸的能力逐漸降低,只能從食物中攝取,人們?nèi)粘K嫷呐D淘谶@方面遠遠不及“海底牛奶”的營養(yǎng)價值。

相關(guān)報道

新型人工魚礁:撬開牡蠣殼的“重生密碼”2015-11-03[3]

鰲山灣海蠣子上岸1元/斤轉(zhuǎn)到市場8元/斤(圖)2015-11-03[4]

山東“乳山牡蠣全產(chǎn)業(yè)鏈創(chuàng)新發(fā)展示范區(qū)”正式啟動2015-0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