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小動物圖片及名稱大全,歡迎來到奇妙的動物世界,歡迎光臨愛動物網(wǎng)!

歡迎小伙伴加入愛動物交流群:186478492  愛動物交流群

  • 海象知識
  • 海象百科
  • 海象資訊

  • 抱歉,該分類下還沒有文章!

海象 @@@@

海象(學(xué)名:Odobenusrosmarus)顧名思義,即海中的大象,它身體龐大,皮厚而多皺,有稀疏的剛毛,眼小,視力欠佳。長著兩枚長長的牙。[1]與陸地上肥頭大耳、長長的鼻子、四肢粗壯的大象不同的是,它的四肢因適應(yīng)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鰭狀,不能像大象那樣步行于陸上,僅靠后鰭腳朝前彎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進,所以海象的學(xué)名,若用中文直譯便是用牙一起步行者,而且其鼻子短短的,缺乏耳殼,看起來十分丑陋。

中文學(xué)名
海象
拉丁學(xué)名
Odobenusrosmar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亞綱
獸亞綱

海象圖冊

詞條視頻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xué)名
海象
拉丁學(xué)名
Odobenusrosmar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亞綱
獸亞綱
鰭腳目
海象科
海象屬
海象
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1758
英文名
Walrus

外形特征

身體呈圓筒形,粗壯而肥胖,是海洋中除了鯨類以外最大的動物,雄獸體長3.3~4.5米,體重1200~3000千克,雌獸較小,體長一般為2.9~3.3米,體重600~900千克。頭部扁平,吻端較鈍,上唇的周圍

長有一圈又長又硬的鋼髯,約有400多根,其中有血管和神經(jīng)通過,觸覺十分靈敏。頸部有一對氣囊,使頭部能夠經(jīng)常露在水面以上進行以呼吸。眼睛很小。沒有外耳殼。肉乎乎的四肢頗似魚鰭,所以稱為鰭腳。前肢較長,約占體長的四分之一,5趾分得很開,后肢能向前方折曲,可以在陸地或冰上爬行或支撐身體。尾巴很短,隱藏在臀部后面的皮膚中。雄獸的睪丸位于腹腔內(nèi)。

海象有24枚或少于24枚牙齒,下門齒消失,前臼齒和臼齒的頂部平坦,適于敲開貝殼。最獨特的是一對白色的上犬齒十分發(fā)達,終生都在不停地生長,其根部著生于上頷,尖部從兩邊的嘴角垂直伸出嘴外,形成獠牙,很像陸生動物大象的門齒,并因此而得名。雄獸的長牙可達75~96厘米,重量為4~4.5千克。雌獸的牙稍短而細,長度一般不到50厘米。獠牙可以用于自衛(wèi)和爭斗,在泥沙中掘取蚌蛤、蝦蟹等食物,或在爬上冰塊時支撐身體,所以又有“象牙拐杖”之稱。在冰封的海下,獠牙還能用來鑿開冰洞,以便呼吸。

海象的皮膚厚而多皺,厚度可達1.2~5厘米,皮下脂肪厚12~15厘米,足以抵御北極的嚴寒。裸露無毛的體表一般呈灰褐色或黃褐色,但常常出現(xiàn)一些奇妙的變化。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為了減少能量消耗,動脈血管收縮,血液流動受到了限制,體表就變?yōu)榭膳碌幕野咨?,而登陸以后,血管膨脹,體表則呈現(xiàn)出棕紅色,尤其是一群海象臥伏在一起的時候,就如同鋪在巖石上的一塊巨大的棕紅色地毯。[2]

棲息環(huán)境

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極或近北極的溫帶海域。[3]

生活習(xí)性

海象是群棲性的動物,在冰冷的海水中和陸地的冰塊上過著兩棲的生活,每群可從幾十只、數(shù)百只到成千上萬只。為了恢復(fù)在海洋中長期游動后的疲勞,在陸地上大多數(shù)時間是睡覺和休息,有時用獠牙與較短的后肢來搖搖晃晃地行走,顯得十分笨拙,滑稽可笑。但在海水中靠著流線型的身體、發(fā)達的肌肉以及強有力的鰭狀肢,則行動自如,非常機敏,用后肢推進,前肢轉(zhuǎn)彎,時速達24公里,可潛至70米以下的深度,能夠完成取食、求偶、交配等各種活動。

視覺較差,但嗅覺與聽覺卻頗為敏銳。群體在睡覺時總會留下一只放哨,發(fā)現(xiàn)有危險來臨時,便立即發(fā)出公牛似的吼聲,將同伴喚醒,或用獠牙碰醒身旁的其他個體,并依次傳遞臨危警報。如果群體較大,放哨的還常常在水里游動,不斷探出頭來監(jiān)視周圍的情況。它的天敵主要是北極熊,常常捕食幼仔,但較少進攻身軀龐大的成體。另一個主要天敵是號稱“海中霸王”的虎鯨,如果相遇,海象只能急速地逃到陸地上,使不能登陸的虎鯨毫無辦法。

海象喜歡在淺海沿岸,軟體動物較為豐富的砂礫底質(zhì)處覓食,吻部的硬髭可用來幫助探觸淤泥中的食物。海象的食性較雜,但不吃魚,主要以瓣鰓類軟體動物為食,也捕食烏賊、蝦、蟹和蠕蟲等,有時也偶爾吞食少量水中幼嫩植物和海底的有機質(zhì)沉渣等。它先將長牙插入海底,擺動頭部來翻動海底的泥沙,利用敏感而靈活的鼻口部和能像觸角一樣活動的觸須去探找食物,然后用前肢內(nèi)側(cè)表面粗糙的掌面相對,夾住貝殼,將其磨碎,同時身體上浮一段后,松開掌面,使碎貝殼與貝肉分離開來,然后再次下潛,將下落較慢的貝肉吸人口中。據(jù)說偶爾也捕食海豹或一角鯨,但不是以其強大的獠牙作武器,而是用前肢將對方抱住,壓倒水下淹死后再慢慢吃掉。

海象的大部分時光是在沿岸陸地或浮冰上度過的,在那里繁殖、換毛和休息,常常是成千上萬只緊緊地擠在一起,彼此相依,有的不停地用鰭肢磨擦身體來驅(qū)趕身上的寄生蟲,既使在睡眠中也不停息。偶爾有幾只發(fā)生爭吵時,就像水中的漣漪一樣,在大群種傳播開去,引起騷動和不安,獠牙、鰭腳亂舞,吼聲一片。[2]

繁殖方式

每只雄獸都擁有眾多的雌獸,到了繁殖季節(jié),就在海灘上建立自己的領(lǐng)地,最好的位置被最強壯的雄獸占據(jù),地位較低的只能在海灘的盡頭找上一個位置,有的只好被迫伏臥在海中的礁石上面。領(lǐng)地并沒有巖石等物作為地形標志,而且受雄獸所占有的雌獸數(shù)量的多少而伸縮變化。當

其他雄獸闖入時,便會發(fā)生激烈的爭斗,互相用獠牙和強有力的脖子進行攻擊,直到分出勝負,所以雄獸身上常常傷痕累累。繁殖群組成以后,就不再發(fā)生大的變化。雄獸求偶時常在水中翻滾,發(fā)出~陣陣奇妙而和諧的聲音,與鯨類喧鬧的信號聲很相似。

雌獸每3年產(chǎn)一胎,妊娠期為11~13個月,每胎只產(chǎn)1仔。幼仔于4~6月產(chǎn)于海灘上,初生時體長為1~1.2米,體重為40~50千克,體表有稀疏的黃褐色短毛,但皮下脂肪層不厚。海象乳中的脂肪成分高達45%,但糖分極少,哺乳期長達18~24個月。雌獸與幼仔的眷戀性很強,若幼仔遇到危險,雌獸就會前往營救,甚至去攻擊船只,或與兇猛的北極熊搏斗。如果幼仔受傷,雌獸就用前肢抱住,放到安全的地方。斷乳后的幼仔也并不馬上離去,而要跟雌獸再生活一段時間,這主要是由于幼仔的獠牙還未長到足夠長度,無法像成體那樣進行捕食。2年以后,當幼仔的體長超過2.5米,體重達到500千克時,才離開雌獸,開始獨立生活。雌獸也便又有機會開始下一次的繁殖。雄獸的性成熟年齡為6~8歲,但雌獸5歲即可產(chǎn)仔。壽命為30~40年。[2]

亞種分化

海象太平洋亞種(學(xué)名:Odobenusrosmarusdivergens):

命名者與年代:Illiger,1815

分布于白令海、、北冰洋北極圈,西伯利亞東北部、阿拉斯加西北部、赫歇爾島、育空地區(qū)、美國北部沿海。

海象拉普捷夫海亞種(學(xué)名:Odobenusrosmaruslaptevi):

命名者與年代:Chapskii,1940

分布于俄羅斯亞洲區(qū)北部,拉普捷夫海,西伯利亞東北

海象指名亞種(學(xué)名:Odobenusrosmarusrosmarus):

命名者與年代:Linnaeus,1758

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冰洋與北極圈、圣勞倫斯灣莫德林群島、布雷頓角島、塞布爾島南部、緬因灣,哈德遜灣和哈得遜海峽,格陵蘭島西北埃爾斯米爾島、巴羅海峽、薩默塞特島。

海象白令海亞種(學(xué)名:Odobenusrosmarusobesus):

命名者與年代:Illiger,1815

分布于白令海和北太平洋。

海象北極亞種(學(xué)名:Odobenusrosmarusarcticus):

命名者與年代:Pallas,1811

分布于北極圈、俄羅斯歐洲部分北部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新地島

海象阿拉斯加亞種(學(xué)名:Odobenusrosmaruscookii):

命名者與年代:Fremerij,1831

分布于:美國阿拉斯加冰岬。

[4]

種群現(xiàn)狀

海象對海洋環(huán)境的變化也特別敏感,由于大規(guī)模地開發(fā)石油和天然氣,使很多海象的棲息地受到了污染,以致于無法繼續(xù)生存下去而造成絕跡,分布區(qū)逐漸縮小。

隨著人們對海象牙需求量的不斷上升,海象狩獵業(yè)也在不斷發(fā)展,狩獵的工具和方法得到了不斷的改善和提高,使海象生存境遇受到毀滅性打擊,種群數(shù)量急聚下降,已從二、三個世紀以前的數(shù)百萬頭銳減到大約7萬頭以下。[2]

地理分布

海象是北極地區(qū)

的特產(chǎn)動物,分布在以北冰洋為中心,也包括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北部一帶海域,向南最遠的記錄在北緯40~58度左右。[2]

原生種分布地(海域):加拿大、格陵蘭島、挪威、俄羅斯、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美國。

游離地(海域):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島、愛爾蘭、日本、荷蘭、西班牙、瑞典、英國。[3]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IUCNRedList):數(shù)據(jù)缺乏(DD),2008年評估。[3]

加拿大海域的海象種群已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mào)易公約》(CITES)附錄Ⅲ。[3]

擱淺事件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fā)言人2014年10月1日表示,隨著氣候變暖及海冰融化,海象便游到海岸上,約有3.5萬只海象集體擱淺在阿拉斯加西北部海灘上,并有約50只海象或因踩踏喪生。該機構(gòu)將會對海象尸體進行尸檢,以確認死亡原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