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小動物圖片及名稱大全,歡迎來到奇妙的動物世界,歡迎光臨愛動物網(wǎng)!

歡迎小伙伴加入愛動物交流群:186478492  愛動物交流群

  • 壁虎知識
  • 壁虎百科
  • 壁虎資訊

  • 抱歉,該分類下還沒有文章!

壁虎 @@@@

壁虎是蜥蜴的1種,又稱"守宮"。西南地區(qū)稱“四腳蛇”、“巴壁虎”,"巴壁蜥",在粵西地區(qū)叫“勾鐮蛇”,因其身體像粵西人常用來割稻、割草用的鐮刀(俗稱“勾鐮”);在潮汕地區(qū)稱“錢龍”,因為傳說錢龍叫7聲家主人就要發(fā)財了,不過實際上應寫作“檐龍”,因潮汕話“檐”與“錢”同音所以常遭誤解。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墻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屬約20種,中國產(chǎn)8種,常見的有多疣壁虎、無蹼壁虎、蹼趾壁虎。在溫暖的地區(qū)、叢林、沙漠都有分布,以至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地區(qū)的各家各戶有檐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發(fā)現(xiàn)其蹤跡,但由于壁虎是季節(jié)性動物,溫度于攝氏11度或以下的環(huán)境下仍然活動的話就會死去,所以一般在亞熱帶地區(qū)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會躲起來冬眠,故此壁虎比較少見于寒帶等寒冷地區(qū)。

2015年11月26日科學家通過對一只成年雄性壁虎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成功揭示了壁虎能爬上光滑表面、斷尾再生和在夜間視物的相關(guān)基因及演化特點。[1]

中文學名
壁虎
拉丁學名
GekkojaponicusDumeriletBibron
別稱
守宮、爬壁虎、爬墻虎、四腳蛇、巴壁虎、蝎虎、天龍、檐蛇、檐龍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爬行綱Reptilia
有鱗目Squamata
亞目
蜥蜴亞目Lacertilia
英文名稱
Walllizard

目錄

外形特征

無蹼壁虎:全長約12厘米,體與尾幾等長。頭扁寬;吻斜扁,比眼徑長;鼻孔近吻端;耳孔小,卵圓形;吻鱗達鼻孔,其直后方有3片較大的鱗。頭、體的背面覆以細鱗,枕部有少數(shù)較大之圓鱗,軀干部圓鱗交錯成12~14縱行;胸腹鱗較大,成覆瓦狀;尾背面的鱗多少排列成環(huán)狀,每隔9~10排為一排整齊而略大之鱗。尾腹面中央的1縱排鱗較寬。指、趾間無蹼跡;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單行褶襞皮瓣;除第1指、趾外,末端均有小爪。尾基部較寬厚。體背灰棕色;軀干背面常有5~6條深寬紋;四肢及尾部有深色橫紋。尾易斷,能再生。

尾巴。壁虎的斷尾,是一種“自衛(wèi)”。當它受到外力牽引或者遇到敵害時,尾部肌肉就強烈地收縮,能使尾部斷落。這種現(xiàn)象,在動物學上叫做“自切”。剛斷落的尾巴由于神經(jīng)沒有死,不停的動彈,這樣就可以用分身術(shù)保護自己逃掉。同時壁虎身體里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再生尾巴。當壁虎尾巴斷了的時候,它就會分泌出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當尾巴長好了之后,它就會停止分泌。

壁虎家族種類繁多,個頭有大有小,腳也各有所長,但毫無疑問,它們的原理極為類似——

壁虎的每個腳趾下面都有一排排“襯墊”,每個“襯墊”上有成千上萬的剛毛,每根剛毛的頂端又分散幾百個毛茸茸的“小刷子”。這些“小刷子”形成了非常大的吸附力,使得壁虎每走一步,就像把腳像貼紙一樣從墻上撕下來,然后黏到別處?!判牧?,粘性甚強的壁虎之腳并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這是無數(shù)科學家絞盡腦汁也不知的地方。

如果把壁虎腳上的力合起來,它能抓起133千克的重物![2]

生活習性

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檐下、櫥拒背后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現(xiàn)在燈光照射的墻壁上、屋檐下或電桿上,捕食蚊、蠅、飛蛾和蜘蛛等,是有益無害的動物。

壁虎在受到驚嚇或者當你去捕捉它的時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會立即折斷,壁虎也就乘機逃跑了。這種現(xiàn)象,在動物學上叫做“自割”,也稱為“自切”、“自殘”和“自截”。因為折斷的一段尾巴里有許多神經(jīng),它離開身體以后,神經(jīng)并沒有馬上失去作用,所以還會擺動,起了嚇唬作用,有時能夠達到自衛(wèi)的目的。至于有人說,壁虎的尾巴斷后會鉆到人的耳朵里去,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斷尾大多落在地上,即使仍留在墻上,雖然還會擺動,但已沒有定向活動的能力,所以是不會鉆到人的耳朵里去的。有人問:壁虎折斷了一段尾巴以后,會不會影響它的正常生活?這可不必擔心,斷尾后的壁虎過不太久,尾巴又會再生出來。

生長繁殖

卵生。

分布范圍

主要產(chǎn)于我國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諸地區(qū);也分布到日本和朝鮮。蜥蜴亞目(Sauria)壁虎科(Gekkonidae)所有蜥蜴的通稱,約含80屬750種。對人無害,但叫聲擾人。為小型爬蟲類,多屬夜行性。皮膚柔軟,體肥短,頭大,四肢軟弱且常具趾墊。大部分體長3~15公分(1.2~6吋,包括占總長之半的尾)。能適應由沙漠至叢林的不同棲息地;許多種常到人的住所活動,多以昆蟲為食。平均壽命5~10年。

壁虎的其他生理特征與蜥蜴類似,但是有一點不同,兩耳之間什么也沒有。我們可以從壁虎的一只耳眼看進去,直接通過另一只耳眼看到外面。壁虎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位于脊髓中。

多數(shù)壁虎具適合攀爬的足;足趾長而平,趾上肉墊覆有小盤;盤上依序被有微小的毛狀突起,末端叉狀。這些肉眼看不到的鉤可黏附于不規(guī)則小平面,使壁虎能攀爬極平滑與垂直的面,甚至越過光滑的天花板。有些種類還具可伸縮的爪。多數(shù)壁虎像蛇一樣,眼上有透明的保護膜。普通的夜行性種類,瞳孔縱置,并常分成數(shù)葉,收縮時形成4個小孔。尾或長尖或短鈍,甚或呈球形。有些種類的尾可貯藏養(yǎng)分,如同倉庫,使該動物在不適宜的條件下亦能獲取養(yǎng)分。尾部也可能非常脆,若斷則旋即再生成原狀。體通常為暗黃灰色,帶灰、褐、濁白斑;但產(chǎn)于馬達加斯加島的日行壁虎屬(Phelsuma),卻含鮮綠色型,且白天活動。相異于其他爬蟲類,壁虎多具聲音,叫聲由微弱的滴答聲、唧唧聲至尖銳的咯咯聲、犬吠聲,依種而異。多數(shù)種類為卵生;卵白色,殼硬;常產(chǎn)在樹皮下或附于葉背。新西蘭地方有幾種則為卵胎生。

動物種類

1、最大的壁虎——大壁虎。大壁虎是最大的一種壁虎,體長大約12~16厘米,尾長10~14厘米,體重50~100克。外貌與一般壁虎相似。體色變異較大,基色有黑色、黑褐色、灰褐色、深灰色、灰藍色、繡灰色、青黑色、青藍色等;頭部、背部有黑色、褐色、深灰色、藍褐色、青灰色等橫條紋;軀體上散布有6~7行橫行排列的白色、灰白色或灰色的斑點,和磚紅色、紫灰色、棕灰色,密布桔黃色及藍灰色小圓斑點,以及不規(guī)則的寬橫斑。背部疣粒狀的小鱗片之間還雜有均勻散布的粗大疣鱗。尾巴較圓而長,但長度不及體長,有6~7條白色環(huán)紋,基部較粗,容易折斷,能再生,但再生的尾沒有白色環(huán)。四肢不很發(fā)達,僅能爬行。指(趾)膨大,底部有單行褶皺皮瓣,能吸附墻壁。雄性后肢的股部腹面有一列鱗,具有圓形的股孔,叫做股窩,數(shù)目為14~22個,雌性沒有或者不明顯。

大壁虎棲息在山巖或荒野的巖石縫隙、石洞或樹洞內(nèi),有時也在人們住宅的屋檐、墻壁附近活動。聽力較強,但白天視力較差,怕強光刺激,瞳孔經(jīng)常閉合成一條垂直的狹縫。夜間出來活動和覓食,瞳孔可以擴大4倍,視力增強,靈巧的舌還能伸出口外,偶爾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塵。它的動作敏捷,爬行的時候頭部離開地面,身體后部隨著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動前進,腳底的吸附能力很強,能在墻壁上爬行自如。原來認為它的腳下有吸盤,其實其趾端膨大的足墊并不是吸盤,而是在足墊和腳趾下的鱗上密布著上百萬根一排一排的成束的同人類頭發(fā)絲粗細的象絨毛一樣微絨毛,被稱為蜷曲腳趾,如同一只只彎形的小鉤,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抓牢物體,可以在墻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絨毛頂端又分支出成千上萬的剛毛,俗稱細毛,屬納米級,可與墻壁,玻璃等內(nèi)部微細的結(jié)構(gòu)形成很強的作用力。主要捕食蝗蟲、蟑螂、土鱉、蜻蜓、蛾、蟋蟀等昆蟲及幼蟲,偶爾也吃其他蜥蜴和小鳥等,咬住東西往往不松嘴。它的尾巴易斷,但能再生,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個光滑的關(guān)節(jié)面,把前后半個尾椎骨連接起來,這個地方的肌肉、皮膚、鱗片都比較薄而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擊時就可以劇烈地擺動身體,通過尾部肌肉強有力的收縮,造成尾椎骨在關(guān)節(jié)面處發(fā)生斷裂,以此來逃避敵害。由于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單純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能量,而糖原比脂肪更容易釋放能量,所以剛斷下來的尾巴的神經(jīng)和肌肉尚未死去,會在地上顫動,可以起到轉(zhuǎn)移天敵視線的作用,因此在民間還流傳著大壁虎的斷尾巴會鉆到人的耳朵里去的荒謬說法。斷尾以后,自殘面的傷口很快就會愈合,形成一個尾芽基,經(jīng)過一段細胞分裂增長時期,然后轉(zhuǎn)入形成鱗片的分化階段,最后長出一條嶄新的再生尾,但與原來的尾巴相比,顯得短而粗。不過,大壁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斷尾,因為斷尾畢竟是它身體上所受的嚴重損傷,不僅失去了尾巴上儲存的脂肪,而且還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類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時,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對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大壁虎通常在3~11月份活動頻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巖石縫隙的深處冬眠。

大壁虎的繁殖期為5~8月,5月開始交配產(chǎn)卵,但以6~7月產(chǎn)卵最多。每次產(chǎn)2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質(zhì)鞘,比鴿子的卵略小,呈圓形,卵重5~7克,可以粘附在巖洞的墻壁或巖石面上,孵化期為35~45天,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剛出殼的幼體的體長大約為8厘米。世界上最小的壁虎一種名叫雅拉瓜壁虎的小動物,其體長只有1.6厘米,是2.3萬種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中最小的。

大壁虎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江西、福建和臺灣等地,在國外見于印度、緬甸和菲律賓等地。

2、侏儒壁虎是2006年在圭亞那中部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因身材矮小,反應遲鈍而得名,多生活在茂密的熱帶雨林地區(qū),侏儒壁虎生活在亞馬遜河熱帶雨林邊緣地帶是世界上最小的動物之一。

侏儒壁虎身長只有0.6英寸(約1.5厘米),一般從頭到腳長度只有2到4厘米,而且還是把尾巴算在內(nèi)的情況下。這種瀕于滅絕的動物生活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的賈拉古拉國家公園以及伊斯帕尼奧拉南部海岸的比塔島也存在。

水上漂本領(lǐng)

由于個頭非常小,這種生活在巴西的物種常常受到雨水的困擾,哪怕是小小的水洼都足以使其溺斃。因此這種侏儒壁虎進化出皮膚防水的本領(lǐng),這也使得它們遇到水洼時能夠在水面行走。

侏儒壁虎并不是通過水面來逃生的,對它們而言,一個小水洼也好似寬闊的湖泊。由于它們的個頭非常小,因此它們能在水面上漂浮,它們不會打破水的表面張力。西蒙所帶領(lǐng)的拍攝團隊是在巴西亞馬遜河熱帶雨林邊緣地帶遇到這種世界上最小的動物之一的。

侏儒壁虎有防水皮膚,好像雨衣一般。西蒙表示,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假設,由于侏儒壁虎的個頭非常小,它們必須進化出一種水上漂浮的本領(lǐng),以防下雨時被淹死。

亞種分化

化石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英國倫敦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宣稱,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最古老的壁虎化石,其部分身體永遠完好地保存著,十分逼真地被包裹在1億年前的琥珀之中。

這塊琥珀挖掘于緬甸境內(nèi)的胡岡谷地(HukawngValley),遠古時期壁虎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熱帶雨林地區(qū),熱帶雨林為壁虎提供了大量的攀爬機會。

人們更多地了解到壁虎在白堊紀時期如何與恐龍共同生活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這項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剛出版不久的《動物學分類》雜志上。

該壁虎化石腳趾墊的足部薄層分析,這只壁虎很可能是一只體型不大的幼年壁虎,相對成年該遠古壁虎物種而言,成年體可達到1英尺長度?,F(xiàn)代壁虎的體長不會超過16英寸。盡管數(shù)百萬年前的遠古壁虎物種體型要比現(xiàn)代壁虎大一些,但是當前發(fā)現(xiàn)的琥珀中遠古壁虎的體長卻不足1英寸長。這項考古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遠古時期新物種壁虎,它現(xiàn)已滅絕消失,研究人員被其命名為“白堊紀壁虎”。

在9700萬~11000萬年前的低白堊紀時期,壁虎的尸體早已成為熱帶雨林中小型恐龍或其他掠食動物的可口美味。

跨越

意大利科學家1971年在克羅地亞的小島上放生了5對壁虎,30年后,科學家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些爬行動物完成了其它生物需要上百萬年才能實現(xiàn)的基因變異。

在短短的幾十年間,這些只有13厘米長的小家伙已經(jīng)演化出全新的消化系統(tǒng)、更大的腦袋和更具攻擊性的撕咬。1971年,科學家將5對成年意大利壁虎帶到這個名為馬庫魯?shù)膩喌美飦喓Pu,其種群規(guī)模已達5000只,而且基因檢驗證明,它們就是那五對壁虎的后代。

在壁虎被引入到小島后不久,克羅地亞便陷入連年炮火,實驗因此中斷。2004年,小島重新對實驗人員開放,這樣,也才有了今日的驚天大發(fā)現(xiàn)。“我們一開始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找到那些小家伙,也不知道引種是否成功。”實驗設計者伊斯奇科教授告訴記者。

最后他們找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小壁虎們。

引進的壁虎消滅了島上原有的蜥蜴物種。在肉食性消化系統(tǒng)的基礎(chǔ)之上,它們演化出全新的草食性消化系統(tǒng),如幫助纖維消化的盲腸瓣,以此適應島上茂盛的植物環(huán)境。同時,這些壁虎的腦袋變得更大,撕咬也更加兇悍。而環(huán)境的變化也使得壁虎快速繁衍,并喪失了部分領(lǐng)土防御行為。

總而言之,這些壁虎在其生命周期的30世代之內(nèi),完成了其它生物上百萬年才能完成的進化過程。

最終將引發(fā)爭議的,可能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達爾文的進化論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究竟是基因突變還是適者生存,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蒙特利爾大學的亨德利教授對記者說:這也許是進化的一種,也許不是。我們唯一可以肯定地是,這些壁虎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下一步要討論的,是這樣的巨變究竟有怎樣基因基礎(chǔ)。

基因檢測

2015年11月26日向研究團隊最新通過對一只成年雄性壁虎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成功揭示了壁虎能爬上光滑表面、斷尾再生和在夜間視物的相關(guān)基因及演化特點。據(jù)悉,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爬行動物基因組測序。

研究主導者、南通大學教授顧曉松介紹,壁虎是爬行動物中一個古老而重要的類群,在其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斷尾再生、攀爬光滑表面等一些獨特的能力。壁虎的這些有趣特征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的廣泛研究,但對于這些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遺傳學機制,此前科學界尚不清楚。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員對一只成年雄性多疣壁虎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獲得了一個25.5億對堿基的基因組序列。研究人員確定了其中22487個基因位置和功能。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一般爬行動物和鳥類體內(nèi)構(gòu)成毛發(fā)、角、蹄的硬質(zhì)β-角蛋白,壁虎體內(nèi)一類特殊的β-角蛋白會出現(xiàn)大規(guī)?;驍U增。該β-角蛋白基因家族的規(guī)模增加,控制著壁虎腳趾上密集排列的剛毛的形成,正是由于有這些剛毛,壁虎才能夠攀巖走壁、輕松黏合在光滑的物體表面。[1]

養(yǎng)殖技術(shù)

壁虎養(yǎng)殖不需要太多的紫外線。壁虎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日光燈來飼養(yǎng),因為大多數(shù)壁虎都是夜行性動物。但也有人用日光燈來提供自然日夜環(huán)境,試想雖然它們不會在日間活動,但也可給它知道在日間是休息的時間。切記要提供山洞給壁虎躲藏,否則會給壁虎造成很大的壓力。壁虎主要食物為昆蟲(如蟋蟀、面包蟲

等),成體壁虎可給小老鼠以補充蛋白質(zhì)。壁虎的飼養(yǎng)箱不用太高,因為壁虎不太喜歡向上爬,但最好還是用通風蓋頂。壁虎一般都是從食物里吸取所需的水分,在飼養(yǎng)箱里放一個小小的水盆便可,壁虎會自動去喝水,也可輕微噴水在飼養(yǎng)箱的墻壁上。每天輕微噴一次水在壁虎飼養(yǎng)箱內(nèi)來保持濕度,可防止?jié)穸炔粔蚨斐杀诨⒚撈だщy。山洞內(nèi)放草苔也可增加濕度。在瓦片下壁虎生長的較快,

眼部感染

眼部感染是常見的豹紋疾病,癥狀包括:眼腫脹、眼睛流水、渾濁、睜開無力。眼部感染可能是由于沙塵進入眼睛或者是擦到硬物等原因而致;眼部感染比較難治,最好能夠請獸醫(yī)進行檢查,或者再找另一個獸醫(yī)!以下的方法你可以嘗試,但不一定有用,因為你不清楚它眼睛感染的確切根源是什么。你可以用鹽水將感染的眼睛沖洗干凈;測量飼養(yǎng)箱的溫度是否到位,它可能得了呼吸道感染,使得眼睛無力無法睜開;將守宮短時間暴露在陽光中,一直缺少自然光照可能使得體內(nèi)缺少某種元素;少量注射抗生素藥物;適當?shù)亟o守宮補充維他命B-12,提高它的食欲和體能,對恢復會有幫助。

皮膚感染

皮膚感染通常由兩個原因所致:1.墊材過于潮濕。當墊材過濕時,守宮的腹部會一直處在濕潤的狀態(tài),再加上會時常和墊材發(fā)生摩擦,腹部的皮膚容易擦傷并且受到細菌或者真菌的感染,癥狀表現(xiàn)為在腹部出現(xiàn)棕色或黑色的斑點。2.皮膚擦傷或者蛻皮不完全。腳趾部位因為墊材潮濕和老皮殘留尤其容易被細菌感染,癥狀表現(xiàn)為皮膚紅腫、腐爛、流膿。發(fā)現(xiàn)以上的癥狀,你可以嘗試將守宮轉(zhuǎn)移到干凈的環(huán)境中;用餐巾作為墊材,將少量的聚維酮碘或者新芽袍素涂抹于患處,起到消炎的作用。

消化道疾病

排泄物的狀態(tài)會因攝入食物的種類,飲水的多少會稍有變化。如果你觀察到排泄物呈偏液體狀、松散、甚至于含有血液或者排泄物呈綠色,其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那么你的守宮多半是得了腹瀉。腹瀉可能因小腸發(fā)炎或者是體內(nèi)寄生蟲等所致。發(fā)現(xiàn)腹瀉后可以嘗試停止給守宮喂食,觀察情況。如果守宮仍舊表現(xiàn)出疲態(tài),你可以嘗試給守宮少量塞食生姜水。

如果你多次觀察到守宮的排泄物呈松散的沙石狀,而且你使用過沙質(zhì)(細小顆粒)的墊材,那么這很可能是因守宮啄食墊材而致。守宮啄食墊材多數(shù)是因為體內(nèi)缺鈣;可以給守宮服食一些鈣粉以及維生素A,并且更換更為安全的墊材。

種群分布

壁虎盛產(chǎn)于全世界各溫暖地區(qū),至少有些種類即見于每一洲。帶斑壁虎(Coleonyxvariegatus)為分布最廣的北美種,可長至15公分;體淺粉紅色至黃棕色,并帶深色帶斑和斑點。蛤蚧(Gekkogecko)則為最大的壁虎,長可達25~35公分(10~14吋);體灰色,雜有紅色或乳白色斑點和條紋;原產(chǎn)東南亞,寵物店常有出售。

相關(guān)傳說

自古以來,民間流傳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壁虎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因此,古時將其列入“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壁虎尿液如接觸皮膚,需立即清洗,否則經(jīng)皮膚吸收后,輕則皮下組織充血、水腫、出血、壞死和肌層中性白細胞浸潤;重則損傷腦筋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脊髓的嚴重不良性改變,呼吸麻痹,最后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捕捉時不可不慎。

過去古人把壁虎叫守宮,說“守宮極淫,喜水,每遇水轍交。其精劇毒,人食之化為膿水”。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里就有記載這樣的故事,說是夏天,一家的女人晚上給自己的兩個孩子洗澡,旁邊桌子上有白天喝剩的茶水,孩子口渴,就拿給他們喝了。誰知道一會的時間孩子就不見了,盆里的水變成又渾又腥的。所以自古隔夜茶都不許喝的,怕晚上有壁虎在水邊交配,壁虎的精液落入水中有劇毒。

但其實壁虎是一種爬行動物,除了有些品種是帶毒的以外,大多數(shù)都沒有毒。

圣經(jīng)中的守宮

稱為四聰明物之一。(箴30:28)

主要特征

壁虎中體型較大的種類之一。體色鮮艷,一般由于地域分布不同,體色呈紅斑、綠斑等多種花紋。

分布和產(chǎn)地

東南亞大部分地區(qū),以及中國廣西、廣東、福建、云南等地

生活習性

大壁虎相對兇猛,需要較為安靜的環(huán)境。因為此品種極少下地面,主要以觀賞為主。剛到家時盡量少去打擾它!

重大事例

2014年10月21日,一只身長約2.3米的龐大壁虎闖入馬來西亞京那律一間渡假村泳池暢泳,嚇得游客紛紛躲避。

沙野生動物局救援組接獲報警后,火速派隊趕抵,花費20分鐘時間,終成功將這只壁虎生擒,并于22日早晨送到高坑森林保護區(qū)放生。

野生動物局副總監(jiān)森納丹22日說,壁虎是具攻擊性的,2014年9月在西馬多曼島,曾有一名8個月大女嬰,遭壁虎襲擊咬傷,縫了50針。

該只身長約2.3米的壁虎,是21日潛入距離亞庇市約15公里以外的京那律渡假村,爬入泳池暢泳。當時,泳池內(nèi)的游客均被嚇得四處竄逃,渡假村的管理層馬上致電向野生動物局救援組。

救援組接獲電話后,馬上從亞庇派出救援隊,30分鐘后趕抵渡假村。經(jīng)過一番部署,救援組前后花費了約20分鐘,終成功將該只壁虎擒獲。救援組將壁虎帶回野生動物局,22日送往高坑森林保護區(qū)的沼澤地,將大壁虎放生大自然,嚴格來說那只不是壁虎是巨蜥,[3]